時政要聞
current
affairs
跟著總書記學思維(三) | 習近平的辯證思維方法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浙江日報 發布時間:2021-05-14 01:05 瀏覽量:24620
第三篇推出《習近平的辯證思維方法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
辯證思維方法是立足于唯物辯證法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全面、系統、普遍地認識事物,進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定及發展演變規律,用以指導工作的思維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他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
深邃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和卓越的辯證思維能力,構成了習近平同志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最鮮明的思想品格之一。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已經體現出成熟的辯證思維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將辯證思維方法廣泛運用于各個方面、各個領域,把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01 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對辯證思維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善于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1世紀初,浙江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習近平同志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科學認識浙江發展的歷史方位,系統謀劃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取得豐碩成果。
1.抓住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制定實施“八八戰略”,推進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升級。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堅持辯證思維方法,就是要以積極態度正視矛盾、正視問題,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在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樹立鮮明的問題意識,以問題倒逼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間,為破解浙江面臨的種種現實挑戰,習近平同志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分析了制約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浙江遭遇的“成長的煩惱”,是因為“發展中體制性、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為此,習近平同志將中央的決策部署同浙江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實施了引領浙江發展全面轉型升級的“八八戰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的著作《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副標題就是“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這充分說明,實現新發展是貫穿“八八戰略”的主線,其核心要義是解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期間明確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時,省委就提出了‘八八戰略’。這不是拍腦瓜的產物,而是經過大量調查研究提出來的發展戰略,聚焦如何發揮優勢、如何補齊短板這兩個關鍵問題。”他曾深刻地闡述過優勢與短板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八大優勢中的不少優勢還只是潛在的優勢,需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將其轉化為現實的優勢;另一方面,當下的短板,如果舉措得力,同樣可以轉化為未來的優勢,現有的優勢如果不順應時勢進行強化,則可能演變為未來的短板。因此,“我們必須具有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進一步認識和把握自身的優勢,強化現有優勢,發掘潛在優勢,努力把原有的劣勢轉化為新的優勢”。“八八戰略”實施以來,浙江歷屆省委始終將轉型升級確立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增強各方面優勢,“八八戰略”也因此成為抓住主要矛盾、科學謀劃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卓越典范。
2.運用對立統一規律,科學分析和把握21世紀之初浙江發展歷史方位,確定“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標。習近平同志指出,形勢是動態的。推動發展,不僅要全面了解國際形勢,準確把握國內形勢,還要深入分析省內形勢,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要始終堅持全面的、辯證的、歷史的觀點,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在認清形勢中統一思想,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切實增強時不再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發展機遇。
進入21世紀以來,浙江已經從一個相對落后省份發展成為全國經濟大省,與此同時,浙江的發展也遭遇了一系列新的挑戰,諸多素質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開始集中顯現。面對這一新形勢,習近平同志強調,21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期”,必須緊緊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他認為,所謂的戰略機遇期,“不是錯過了前五年還有后十五年,而是趕不上這個時間表,耽誤了前五年就沒有后十五年的機會和境遇,失之交臂,悔之晚矣”,“只有抓得早、抓得緊、抓得實、用得好,才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與此同時,習近平同志深刻地剖析了浙江面臨的現實挑戰:“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規模的日益擴大,我們在發展中又遇到許多困難,既有‘先天的不足’,又有‘成長的煩惱’,原有的一些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矛盾又在產生。浙江的發展正進入一個關鍵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結構需要優化,產業需要升級,企業需要擴張,要素需要保障,環境需要保護,市場需要更大的空間,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從根本上轉變。面對產業升級的動力,企業發展的張力,要素制約和資源環境的壓力,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拓展新的空間。”從總體上講,浙江遇到的挑戰,反映的是浙江“先成長先煩惱”的發展境遇,先發的優勢使浙江更早地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進入了經濟發展的騰飛期、增長方式的轉變期、各項改革的攻堅期、開放水平的提升期、社會結構的轉型期、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必然使各種問題在浙江較早呈現出來。
通過科學分析浙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習近平同志確立了浙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總基調。“走在前列”,就是要自覺地擔負起“探路者”的職責,堅持先行先試,“不僅要使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保持全國領先位置,而且要在實踐中善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為全國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經驗”。“干在實處”,就是要腳踏實地,克服畏難情緒,視困難為考驗,把挑戰當機遇,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改革創新,著力破解浙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必須始終將“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實在“干在實處”上,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是這樣一種對形勢的辯證分析和科學把握,這樣一種“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責任擔當,廓清了21世紀之初圍繞浙江下一步發展存在的種種思想疑惑,標注了浙江改革發展的新坐標,為浙江繼續走在前列指明了方向。
3.著眼于事物的普遍聯系,積極探索和完善區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習近平同志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去處理問題。城鄉聯系、區域聯系、經濟與社會的聯系、人與自然的聯系、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聯系,都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違背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不注意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會顧此失彼,導致發展失衡。”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作出了建設綠色浙江、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一系列戰略部署。2006年,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法治浙江”與省委作出的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有機地構成了浙江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它們之間是內在統一、有機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這“四位一體”的辯證統一,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一致性,反映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體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性,每一個方面既具有質的規定性和各自豐富的內涵,同時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貫穿于浙江率先探索的區域現代化總體布局各個方面的,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浙江省委于2004年制定了《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鞏固八個基礎,增強八種本領”,就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進行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黨建工作總體布局。更重要的是,“鞏固八個基礎,增強八種本領”的布局,同“八八戰略”總戰略形成了高度的契合。習近平同志就此指出,要“切實把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與推動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鞏固黨執政的各方面基礎入手,求真務實,狠抓落實,不斷增強執政本領,在推進浙江現代化進程中,全面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可以說,這是習近平同志充分運用辯證思維,在省域層面提出的以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引領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的大思路、大格局。
4.深刻把握事物發展演變的規律,著力推動各方面各領域工作改革創新。“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發展觀點要求我們必須主動順應形勢的變化,科學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及其階段性特征,制定相應的戰略對策,推進各項事業的創新發展。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改革開放始終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浙江改革開放二十多年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前進的改革創新之路,就是一段‘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的歷程”。
在“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探索實踐中,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浙江要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既需要‘立足浙江發展浙江’,又必須‘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同樣,在“三農”問題的破解上,習近平同志也提出,“只有跳出‘三農’抓‘三農’,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實打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體制性制約,從根本上破解‘三農’難題”。2004年,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設“平安浙江”的決定,“平安浙江”的最大特色就是從“大平安”的視野來審視社會平安的治理模式。習近平同志指出,“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是狹義的“社會平安”,而是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廣義“平安”。針對不同時期社會矛盾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生成機理,習近平同志強調,新時期“要樹立新的穩定觀”,要用聯系的觀點抓穩定,正確認識影響社會穩定的新情況、新特點,善于全面分析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的因素,妥善把握工作展開的重點、步驟、時機與力度;用發展的觀點抓穩定,努力做到在經濟社會的動態發展中,不斷破解發展對穩定提出的新課題,不斷探索做好維護穩定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不斷建立完善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機制;用辯證的觀點抓穩定,具體分析和區別對待各種不同性質的矛盾,敏于洞察矛盾,敢于正視矛盾,勤于分析矛盾,善于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類矛盾對社會穩定的影響。這些重要論述都深刻地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運用發展觀點,積極探索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的理念和思路。
5.強調“十指彈琴”,提出增強工作系統性、防止片面性的一整套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矛盾雙方既相互對立、相互沖突,又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相輔相成,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思想。在“八八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辯證法,要講兩點論,要找平衡點。在《之江新語》中,隨處可見習近平同志處理壓力與動力、法治與德治、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好與快、民主與集中、干事與干凈、做人與做官、務實與務虛、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等關系上體現的辯證思維方法。從“騰籠換鳥”與“鳳凰涅槃”看結構調整,從市場與政府看深化改革,從“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看生態環境,從市民和農民看“三農”問題等表述,充分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善于抓住關鍵處理復雜問題的思維方式。“要看GDP,但不能唯GDP”,“要‘平安’,不要‘平庸’”,“既看經濟指標,又看社會人文環境指標”等論述,充分展示了習近平同志對片面性思維方式的科學校正。他強調新官上任既要善于“瞻前”,又要注意“顧后”;試點工作既要“大膽設想”,又要“小心求證”;既要善于“從大處著眼”,又要堅持“從小處著手”等論述,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唯物辯證法“兩點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政績觀上,習近平同志深刻地闡述了“潛績”與“顯績”的辯證關系,指出“潛”與“顯”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在社會治理上,習近平同志系統地論述了法治與德治并舉的原則,強調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為支撐,才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成為維系良治的良法。在改革價值導向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一個長期的方針,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上,效率也要以公平為前提才得以持續。在政府與市場關系上,習近平同志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上取得的經驗,并形象地將其概括為協調好“兩只手”。
02 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的主要特征
保持哲學方法論的高度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原則,運用辯證思維分析矛盾、破解矛盾,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一以貫之的思想方法。習近平同志曾明確提出,“領導干部一定要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問題,在認識論上要有辯證統一的思想,在方法論上要學會統籌兼顧,在具體工作中要學會‘十指彈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進行了系統論述,并充分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科學擘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實現了思想方法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斷升華。
1.善于綜合平衡、統籌兼顧,總攬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統籌兼顧是唯物辯證法在發展問題上的科學應用,是我們黨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重要歷史經驗,是處理各方面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是協調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關系的有效工作方法。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統籌兼顧,各得其所。這是我們歷來的方針”。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強調:“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指出:“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科學方法論。它的哲學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國共產黨特別強調統籌兼顧。”他強調:“要努力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和胸襟,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認識政治形勢,把握經濟走勢,了解文化態勢。”在習近平同志推動下,浙江進一步完善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并在健全工作機制及建立各項工作制度上進行了大量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這種注重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總攬全局的辯證思維方法,貫穿于習近平同志從地方到中央工作的整個歷程。
2.善于順勢應時、謀定而動,科學布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辯證思維方法強調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待事物。這既要求我們順應時勢,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的動態趨勢,又要求我們立足于對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認識、立足于對事物發展總體趨勢的把握,保持戰略定力。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以發展的眼光深刻把握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認真研究制約浙江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制定實施了引領浙江發展的總體戰略。為保證這一戰略取得實效,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必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輕重緩急,突出工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明確主攻方向。必須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注意把階段性工作與長期性目標結合起來,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一年抓成效,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習近平同志還形象地將這種抓落實的恒心和定力,比喻為“敲釘子”,強調抓落實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勁,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在各個領域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推進了一系列重大戰略,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量變質變規律的準確把握和熟練運用。
3.善于講究策略、注意方法,積極穩妥推進改革開放。新事物都是在對舊事物的否定中萌芽成長的。改革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后,關聯性顯著增強,重大的體制改革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要防止改革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失誤,就要深入研究改革的內在規律,掌握科學的改革方法,既要銳意創新、奮發有為,又要講究策略、積極穩妥。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提出“八八戰略”,就是要把中央的戰略部署同浙江實際結合起來,將“走在前列”與“干在實處”有機統一起來,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繪就清晰的路線圖。對于推進改革,他指出:“一個高明的領導,講究領導藝術,知關節,得要領,把握規律,掌握節奏,舉重若輕。”他還就改革試點提出“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的策略,要求在各項改革中通過試點的方法,取得經驗后再推廣。習近平同志強調:“既然是做試點工作,前人沒有做過,就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怎么有利于發展就怎么改革;就是要超越原有的體制,從根本上沖破束縛發展的桎梏。”他要求,做好試點工作,在“大膽設想”的同時,還要“小心求證”;要講究策略,注意方法,力求水到渠成;要堅持點上試驗,面上推廣,先易后難,先淺后深,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求齊步走。他還特別指出,在先行的試點中要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糾正失誤,注意保護好干部群眾的改革熱情;在全面推進時則要以成熟的經驗引路,避免反復,減少失誤,盡可能把改革的風險和代價降到最低限度;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與人民群眾可承受的程度結合起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做到積極穩妥,統籌兼顧,保證改革順利進行。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深入總結中國改革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一整套科學的改革方法論。比如,在談到加強頂層設計與堅持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時,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4.善于直面矛盾、迎難而上,以“敢啃硬骨頭”的政治勇氣破解前進中遇到的難題。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必須正視矛盾的現實存在,通過深刻地認識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在認識矛盾、化解矛盾中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正是浙江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面對種種“成長的煩惱”,習近平同志表現出了極為敏銳的問題意識和直面現實挑戰的政治勇氣,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在習近平同志看來,矛盾是客觀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問題就是客觀事物矛盾性的具體表現,因此,問題并不可怕,“問題暴露得越早、越充分,我們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越大,今后努力方向就會更明確”。浙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等問題倒逼出來的。面對問題,浙江以脫胎換骨的勇氣,從被倒逼轉向主動選擇。比如,聚焦“如何發揮優勢,如何補齊短板”這兩個關鍵問題,通過制定實施“八八戰略”、破解發展難題,浙江發展實現了新跨越。又比如,立足破解資源要素缺乏、生態環境壓力和內外市場約束等瓶頸制約,創造性地提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等重要理念,推動區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促進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秉持唯物辯證法關于矛盾普遍性的觀點,堅持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前進過程中的矛盾,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可以說,從浙江到中央,習近平的辯證思維方法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將唯物辯證法堅持矛盾普遍性的理性態度同勇于擔當的政治勇氣有機結合,直面問題并以重大問題為導向,通過啃硬骨頭、破解突出矛盾推進各項事業發展。
5.善于用好重點論、兩點論,增強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唯物辯證法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所謂“兩點論”,就是既看到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看到主流,又看到支流;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以克服形而上學的片面性。所謂“重點論”,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關鍵、找準重點、精準施策,反對主次不分、重點不明、平均用力。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為,重點和全面是密切聯系的,全面是有重點的全面,重點是全面中的重點。在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時,只有堅持重點論和全面論的統一,才能做到既兼顧全面,又善于抓住重點。”在堅持兩點論上,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居安思危,他曾經引用過唐代詩人杜荀鶴《涇溪》一詩:“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詩中蘊含的哲理提醒人們,對于易于觀察到的風險,人們出于本能,小心謹慎,不易發生事故,而往往是在平流無險之處,麻痹大意,經常釀成“舟覆人亡”。這深刻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對“安”與“危”辯證關系的精微洞察。在論述要用辯證觀點看待“走在前列”時,習近平同志提出,“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先發地區必然遭遇先發問題,某些方面走在前列并不意味著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必須具有探路者直面荊棘的勇氣,正視矛盾和問題,不使‘癬疥之憂’變成‘心腹之患’,不因局部問題影響發展全局,不讓絆腳之石阻擋前進步伐”。在平安浙江建設中,習近平同志從質量互變規律出發,高度重視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強調要努力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矛盾激化、事態惡化。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矛盾同一性原理的深刻認識,也是對兩點論、重點論相統一的具體運用。
這些年來,浙江省委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關于辯證思維方法的重要論述,緊緊抓住制約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重點突破和系統集成相統一、揚優勢和補短板相統一,既統籌推進“富強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麗浙江、清廉浙江”和“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人才強省”,加快“兩個高水平”建設,推動“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又創新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數字經濟、特色小鎮、“鳳凰行動”、“畝均論英雄”等特色抓手;既充分發揮浙江的優勢,敢于先行先試、勇立潮頭,又積極主動服務全國大局,爭當省域治理現代化排頭兵,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03 更加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貢獻浙江力量
掌握辯證思維方法、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堅持正確方向、堅定必勝信念、戰勝艱難險阻的強大方法論保證。“要講辯證法,堅持兩點論”,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謀劃戰略、研究改革、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的基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這一方法的科學性已被浙江的生動實踐所印證。“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當前,浙江發展正站在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歷史新起點上,如何統一認識和實踐,如何把握機遇與挑戰,如何做到繼承與創新,必須更加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方法,遵循規律、科學謀劃、務實篤行,扎實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生動實踐,從省域層面進一步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1.堅持知行合一,爭做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排頭兵。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是浙江發展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踐行偉大思想,學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實是根本。浙江發展要繼續走在前列,就要強化辯證思維,堅持知行合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銳利的思想武器和強大的前進動力,堅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創造性地回答現實問題、解答時代命題。同時,要積極完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領導制度體系,把“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貫穿到全省改革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始終做到中央有要求、浙江見行動。
2.注重一以貫之,在傳承“八八戰略”精髓要義中建設“重要窗口”。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唯物辯證法認為,繼承與創新是事物的兩個方面,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繼承的發展。“八八戰略”作為習近平同志運用辯證思維謀劃區域改革發展的卓越典范,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開放體系,與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在目標上是一致的、要求上是一貫的、邏輯上是一體的。可以說,“八八戰略”為“重要窗口”建設指明了戰略方向、明確了戰略舉措,而“重要窗口”是“八八戰略”踐行成效的重要展示平臺。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就要傳承和弘揚好“八八戰略”的精髓要義,強化全局意識,以“重要窗口”的政治站位服從服務全國一盤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個領域充分發揮探路者的先行示范作用;圍繞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突出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將省委確定的“重要窗口”建設各方面任務一環扣一環抓實抓細抓常,努力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貢獻更多的浙江經驗;毫不動搖地堅定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意志,努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市場機制最活省、改革探索引跑省、對外開放樞紐省,以改革開放的新格局、新業績彰顯“重要窗口”建設的新成效,將“八八戰略”的偉大實踐推向新的歷史境界。
3.強化系統觀念,推動深化改革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成果。堅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觀察事物,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注重用系統觀念來推進黨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變革,多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2020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向浙江提出了疫情防控要慎終如始、復工復產要化危為機、改革開放要不斷深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補齊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率先突破、生態文明建設要先行示范、全面從嚴治黨要走向縱深等7個方面任務,這是“重要窗口”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對浙江系統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具體要求。浙江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立足各條戰線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全面過硬,在保持“最多跑一次”改革、民營經濟、“互聯網+”、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開放大港、美麗鄉村、城鄉協調發展等先發優勢的同時,抓住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聚焦國資國企、民營經濟、商事制度、社會信用、人才發展、城市治理、民生保障、民間金融等領域,在工作方法、路徑、手段、機制、政策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突破,力爭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多成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更多有益經驗。
4.善于化危為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秩序受到極大沖擊,同時經濟全球化也遭遇倒流逆風,世界經濟發展存在較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越是形勢復雜,越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要清醒認識到:應對困局,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突出揚優勢、補短板,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地做到“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交出浙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分答卷;全面總結疫情應對中為民、法治、整體、智治的經驗和成效,著力打造“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現代政府,爭當省域治理現代化的排頭兵;發揮數字經濟發達的先發優勢,在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和全面數字化轉型上作出新貢獻;搶抓推動創新和人才發展的窗口期、黃金期,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后勁,在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上走在前列、貢獻力量。
5.強調事在人為,提高黨員干部辯證思維能力和工作本領。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必須建設一支具有科學思維能力、掌握科學思維方法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要引導干部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增強學習和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的自覺性,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要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掌握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始終注重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相融合,加快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要增強調查研究的本領,抽出更多時間深入基層調研,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弄清問題性質、找到癥結所在,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正確結論、作出科學決策;增強統籌協調的本領,善于“十個指頭彈鋼琴”,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牛鼻子”,把握輕重緩急,科學分配資源和力量,主動溝通協調上下各方,形成集聚效應、匯聚效果;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牢記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及時摸清社會和群眾的思想動態,精心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有效解決干群關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把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
(課題負責人:何顯明 邢曉飛 鄭毅)